科技業 PM 是許多文組畢業生的理想目標,也是工程師、業務想轉職到管理階層的首選;不過,PM 究竟是產品經理還是專案經理呢?兩者的工作內容有何不同?在轉職進入科技業之前,搞清楚這些差異非常重要。本篇文章將完全解密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的工作內容、薪資水平、必備能力,幫助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轉職路徑。
本文目錄:
- 產品經理是什麼?產品經理工作內容有哪些?
- 專案經理是什麼?專案經理工作內容有哪些?
- 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都是 PM,兩者差異在哪裡?
- 想成為產品經理或專案經理,各自需要哪些能力?
- PM 都該具備的能力與性格特質:抗壓性、邏輯分析、彈性
- 數位產業 PM 的薪水行情、職涯發展性
- 結論:我該選擇產品經理還是專案經理?
產品經理是什麼?產品經理工作內容有哪些?
產品經理 (product manager) 負責管理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、制定產品策略、並且調配企業內的相關資源。常見的工作內容包含繪製產品路徑圖(product roadmap)、排序產品需求優先級(prioritize)、並保持對於市場的洞察,包含競品與用戶,致力讓產品達到滿足使用者需求,同時契合企業的商業目標。
Uber 創立後首位產品經理 Mina Radhakrishnan 曾說:「產品經理要和所有人合作,並明確定義『這件事該這麼做,而且為何要這麼做』。」為此,內心懷著對產品的願景,並透過不停的溝通與協調,讓團隊全體走向這個願景,是產品經理最主要的職責。
➤ Yourator 的產品經理 (Product Manager) 職缺
產品經理 PM 工作內容:
產品經理的核心任務是確保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成功產品。由於市場環境瞬息萬變,產品經理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,不斷觀察和預測市場趨勢。其主要職責包括:
- 市場研究和用戶需求分析,定義產品功能和規格
- 制定產品路線圖 (Product Roadmap) 和發展策略
- 與設計師和工程師合作,確保產品開發符合市場需求
- 分析產品數據,持續優化產品體驗
- 負責產品的生命週期管理
- 關注競品動向,確保產品的市場競爭力
專案經理是什麼?專案經理工作內容有哪些?
專案經理的工作以「專案」為基本單位,負責在組織內協調工作分配、時程管理、以及其他的監督作業。常見的工作項目有制定專案時程、以及大量的溝通作業。專案經理的手上通常不會只有一個專案,因此,專案經理需要擅長多工處理、並且熟知公司不同部門的慣用語言與行為模式,才能夠確保公司的資源分配最大化。
大部分專案經理的職缺描述中,都會不斷提到「交付」(deliver)這個關鍵詞。專案經理就像是專案的領航員,負責確定航線,排定航行日程,並確保船隊順利抵達目的地,交付出符合公司商業需求的產品。
➤ Yourator 的專案經理 (Project Manager) 職缺
專案經理 PM 工作內容:
專案經理的主要職責是確保專案能夠在預定的時間、預算內,達到預期的品質要求。這需要強大的執行力和協調能力。其具體工作包括:
- 規劃專案時程、資源分配和預算控管
- 組織和協調專案團隊的日常工作
- 追蹤專案進度,及時處理風險和問題
- 與利害關係人溝通,確保專案如期交付
- 負責專案文件的管理和更新
- 主持專案會議,確保團隊協作順暢
➤ 延伸閱讀:【PM 產品經理履歷範本】掌握 5 點寫出優質 PM 履歷!
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都是 PM,兩者差異在哪裡?
如果你還是不太理解兩者的分別,根據台灣知名 PM 社群「產品三眼怪」的說法:
- 產品經理 (product manager) 是「使用者的代言人」,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產品願景努力,並且理解使用者需求創造產品價值。
- 專案經理 (project manager) 是「商業目標的協調者」,所做的事是為了實踐公司短中期的商業目標,並透過大量跨部門溝通促進資源的整合。
此外,還有以下細部的分別:
PM 差異(一)產品與專案的本質
所謂「產品」,指的是「創造來銷售給客戶,以解決痛點」的事物,因此一項產品的優化可以是沒有盡頭的。相反的,「專案」指的是「企業內部一項、或者一系列需要被處理的事務」,專案通常是有明確起點與終點的,而且可以不必隸屬在單一產品之下。
PM 差異(二)出現場景(產業別、發展程度)
兩種職位出現場景的差異,最主要的區別在「產業類別」與「企業發展程度」。
軟體業跟科技業對 PM 的需求不盡相同。軟體業因為做出產品相對科技業容易、快速,所以自己有產品的企業會聘請產品經理,採接案形式的企業則會由專案經理負責控管。而在台灣的軟體業中,大部分的產品經理也必須身兼專案經理。
另一方面,科技業的產品生命週期長,產品經理需跟供應商、代工廠、客戶、業務、行銷、老闆、用戶等不同角色溝通,所以會更需要專案經理讓公司內各專案如期交付。而在客戶委託設計產品(ODM)的企業,專案經理可能還會細分對內及對外(面對客戶)兩種。
如同前面介紹產品經理段落所述,企業的成熟度會直接影響兩種 PM 的執掌與比例分配。以 Yourator 站上常見的軟體新創團隊為例,大部分只會有 1-2 位專職的產品經理,但實質負責的業務會橫跨上述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的職責。此外,新創公司的產品經理也需要協助進行數據分析、使用者分析等工作,才能達成產品經理「滿足用戶痛點」的大目標。
而當企業規模擴大,每個產品經理則會分別執掌產品的不同面向,並由 Product Lead 統籌方向。
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或專案經理?任何 PM 的必備技能
產品經理的必備技能:研究技巧、商業思維、策略思考
- 市場研究能力:產品經理需要深入了解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,進行競爭對手分析和消費者調查,以便制定精準的產品策略。
- 商業思維與策略規劃:產品經理必須具備商業敏感度,了解市場動向、資源分配、以及產品與業務的聯繫,從而制定有效的產品發展計劃。
- 跨部門協作與領導能力:作為產品開發的核心,產品經理需要與工程、設計、行銷等部門緊密合作,協調各部門的工作進度,確保產品按時交付。
專案經理的必備技能:專案規劃、資源管控、溝通能力
- 專案規劃與進度管理:成功的專案經理需要設計詳細的專案計劃,定義專案範圍、時間表、預算、風險管理等,並不斷追蹤專案進展。
- 資源管控與預算管理:專案經理需要了解預算分配和資源使用情況,合理安排人力、物力資源,並控制專案成本。
- 有效的溝通與協調能力:專案經理需要在多方利益和需求之間進行有效溝通,與內部團隊和外部客戶保持良好的協作關係。
PM 都該具備的能力與性格特質:抗壓性、邏輯分析、彈性
無論是產品經理還是專案經理,都需要具備一些核心能力來應對高壓工作環境和多變的工作需求。以下是PM(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)必須具備的三大共同特質:
PM 的共同能力(一)強大的抗壓性與情緒管理
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,PM常常面臨來自上層、團隊成員、客戶等多方的壓力。擁有高抗壓性、情緒管理能力,能幫助PM在衝突和挑戰中保持冷靜,並有效解決問題。特別是在需求變動頻繁的情況下,PM需要迅速調整優先順序,確保專案順利推進。
PM 的共同能力(二)邏輯分析
PM的工作往往需要做出關鍵決策,這要求他們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。通過邏輯分析,PM能夠清楚地評估不同選項的風險和回報,進而做出合理的決策。這不僅影響專案的進度,還直接影響團隊的協作效率。
PM 的共同能力(三)彈性、多軌處理能力
PM的工作內容常常是動態變化的,尤其是在團隊合作中,PM需要同時管理多項任務,並隨時調整工作重點。能夠靈活應對不同情況,並在忙碌的工作中提供即時支持,是一名成功PM的重要素質。
成功讓每位團隊成員都願意聽你說話,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產品經理
➤ 延伸閱讀:
數位產業 PM 的薪水行情、職涯發展
產品經理的職業發展與薪資水平
在數位產業(如軟體業或新創企業)中,產品經理的薪資通常較高,但也需要有相關經驗或背景。剛入行的產品經理薪資大約在 33k-40k 元之間,而有一定經驗後,年薪可達 60萬-100萬 元。產品經理的職位要求較高,因此往往需要具備深厚的市場研究、商業策略和產品開發經驗。
專案經理的職業發展與薪資水平
專案經理在數位產業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。專案經理通常負責跨部門協作與專案管理,薪資水平相對較為穩定。新入行的專案經理薪資大約在 30k-40k 元之間,隨著經驗的積累,薪資可達 60萬-80 萬元。對於專案經理而言,較強的專案規劃與資源管理能力至關重要。
結論:我該選擇產品經理還是專案經理?
注意:你的 PM 可能不是你的 PM
與其談該選擇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,不如先好好盤點你的背景經驗,PM 是極其考驗軟實力的職務類型,對於產業、職務的理解程度,可以很大程度決定你會不會成為一個好 PM。
此外,企業因產業別、產品性質不同,也會有偏好的 PM 背景,以高技術價值產品為主要商業模式的企業,會傾向聘用具有類似技術背景的 PM,才能與產品團隊達成無障礙的溝通。而技術上較不複雜、比較注重行銷、商業策略的 B2C 產品,則可能雇用 MBA 或管顧業背景的 PM,因為他們更具商業嗅覺,能隨市場風向調整產品策略,達成商業成功。
此外,本篇內容是以這些職位在歐美國家的常見的執掌為基礎做論述,在台灣以中小企業為大宗的就業環境,大部分產品經理的工作性質會與專案經理的工作非常雷同,想轉職的你,除了在 Yourator 多多閱覽 PM 的職缺說明外,可以從「專案管理」、「產業、競品分析」、「多軌溝通技巧」等技能開始多加著墨,無論想轉職成哪種 PM,都會更加順利!
➤ 延伸閱讀: